发布日期:2025-03-29 22:56 点击次数:68
养殖场贩卖野生猕猴暴露监管漏洞 专业合法配资开户
林业部门:技术和能力跟不上,野生动物保护面临诸多难题
2024年年底四川警方侦破的特大野生猕猴贩卖案,犹如一面镜子,反映出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深藏的监管困境。
养殖场内的猕猴是圈养还是野生,其身份如何快速、精准鉴定?每只猕猴的来源如何追溯,去向如何跟踪?连日来,华西都市报、封面新闻记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。“这些难题的解决需要时间,我们在努力,但当前的技术和能力还跟不上。”重庆城口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,野生动物保护,确有不少难题待解。
办案民警的尴尬:涉案猕猴去留成为难题
“当了多年警察,涉案猕猴数量如此之多,我还是第一次遇到。”达州市一名办案民警说,2024年,他被抽调到由四川省公安厅指挥侦办的野生猕猴贩卖案专案组,刚进专案组,他遇到的最大难题,就是猕猴身份的核实。
该民警称,涉事养殖场取得了合法手续,可以通过野外猎捕的方式获取猕猴进行养殖。“每只猕猴都有一个猴牌,相当于人类的身份证。但涉案的猕猴都挂了猴牌,对应的档案中也有相关信息记录,看起来都‘合法’。所以,取证和固定证据,难度都不小。”但事实上,仅2022年以来,涉案犯罪团伙就多次非法收购野生猕猴,而后以合法繁殖猕猴的名义售卖逐利。
展开剩余68%在做了大量工作后,四川警方从扣押的1104只涉案猕猴中,成功溯源非法交易野生猕猴467只。其中,已有252只卖到了山东、重庆等地。
“涉案的猕猴被扣押,尴尬的是,猕猴养殖技术含量较高,我们不敢自己养。”办案民警说,他们此前在宣汉县境内扣押过一只当地村民非法猎捕的野生猕猴,通过咨询多名专家和业内人士得知,野生猕猴不能人为饲养,否则可能患病,也会失去野外生存能力。为此,在固定图片、视频等相关证据后,他们只得将这只猕猴放归山林。
而在四川警方侦破的这起野生猕猴贩卖案中,涉案猕猴数量较大,贸然放归山林,又会带来新的风险——可能破坏放生地原有的生态平衡,也可能出现放生个体被其他猴群攻击或感染疾病的严重后果。
寄养,暂时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精准溯源的难点:缺乏生物识别技术支撑
通过回溯,四川警方调查发现,大约20年前,犯罪嫌疑人赖某伟就在四川万源境内开办过特殊动物养殖场。2008年,赖某伟在重庆城口开设一家合法的猕猴养殖场,将万源的养殖场废弃。多年来,借助合法外衣掩护,赖某伟在重庆、四川交界地带实施违法活动,长期从四川甘孜的康定、丹巴以及阿坝的小金县非法收购野生猕猴,通过余某、宋某友为首的“中间商”转手后,运至重庆城口县的合法猕猴养殖场,与养殖猕猴混养。
2023年4月,在四川省公安厅统一指挥下,达州、阿坝两地公安联合行动,在万源那家废弃的养殖场内,当场抓获正在实施野生猕猴交易的赖某伟、宋某友等人。
在日常监管中,重庆城口相关部门曾多次对涉事养殖场开展检查。相关工作人员坦言,在现有技术条件下,他们还无法精准溯源每只猕猴。
“由于养殖物种的特殊性以及技术手段的相对匮乏,在开展监管工作时,难以精准区分养殖场内的猕猴是人工驯养种群还是野生种群,也无法实时准确掌握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。”城口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,同时受人力和资源限制,他们无法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管。
提升监管精准度督促养殖场完善监控设施
野生猕猴贩卖案发生后,城口县林业局也在主动反思,努力寻找破解监管技术困境的方向,力求在探索和创新中健全监管机制。
“案发后,城口县人民政府立即督促养殖场完善监控设施,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地监控养殖场进出口、各圈舍出入口,做到进出车辆、人员以及日常饲养活动全过程可追溯;加大安全检查频次,督促企业规范经营,严禁收售无合法来源野生动物;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,厘清繁育谱系,做到来源清晰、去向明了。”城口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当前,城口县林业局正在探索建立信息化监管系统,密切关注养殖场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数量变化,实现养殖繁育档案信息与主管部门实时共享,提升监管“精准度”。
“目前,猕猴身份信息识别专业合法配资开户,在我们的日常监管中仍是一个难题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,他们将积极寻求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探索更精准、便捷的身份识别方法。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刘彦君
发布于:四川省Powered by 炒股配资门户_网上炒股配资_正规股票配资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